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斟酌损益的意思

zhēnzhuósǔn

斟酌损益


拼音zhēn zhuó sǔn yì
注音ㄓㄣ ㄓㄨㄛˊ ㄙㄨㄣˇ 一ˋ

繁体斟酌損益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斟酌损益[ zhēn zhuó sǔn yì ]

⒈  处理事物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损:减少。益:增加。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

consider the gains and losses;

国语辞典

斟酌损益[ zhēn zhuó sǔn yì ]

⒈  酌量事理,择善而定。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词语分解

斟酌的解释

词语解释斟酌[ zhēn zhuó ]⒈  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例耆艾修之,而后斟酌矣。——《国语·周语上》再三斟酌。英qualify; consider; deliberate;⒉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例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独自斟酌。英pour;引证解释⒈  倒酒;注酒。引《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慈 乃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唐 夷陵女郎 《空馆夜歌》:“緑樽翠杓,为君斟酌。”⒉  指饮酒。引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⒊  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引《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禕、允 之任也。”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⒋  犹思忖;思量。引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⒌  品评欣赏。引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⒍  执掌。引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⒎  安排摆布。引《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国语辞典斟酌[ zhēn zhuó ]⒈  斟,倒酒。酌,饮酒。斟酌借指饮酒。引《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⒉  考虑可否而决定取舍。引《国语·周语上》:「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红楼梦·第一〇回》:「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近推敲 英语to consider, to deliberate, to fill up a cup to the brim德语abwägen (V)​, bedenken (V)​法语délibérer, distinguer

损益的解释

词语解释损益[ sǔn yì ]⒈  指赔钱和赚钱。例损益相抵。英income and expenses; profit and losses;⒉  增加和减少,指得失。例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英increase and decrease;引证解释⒈  增减;盈亏。引《易·损》:“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宋 叶适 《黄文叔<周礼>序》:“其序乡遂沟洫,辨二 郑 是非,凡一字一语,细入毫芒,不可损益也。”鲁迅花边文学·算帐》:“我虽然并非 犹太 人,却总有些喜欢讲损益,想大家来算一算向来没有人提起过的这一笔账。”⒉  黜陟,升降。引《周礼·夏官·司士》:“司士掌羣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登下其损益之数,辨其年岁,与其贵贱。”郑玄 注:“损益谓用功过黜陟者。”⒊  兴革。引《后汉书·赵岐传》:“其后为大将军 梁冀 所辟,为陈损益求贤之策, 冀 不纳。”宋 苏轼 《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至於考功取士,皆有所损益,行之数年,卒未见其成。”明 张居正 《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比时礼官,亦自以稽考累朝典制,博采诸宗建白,斟酌损益,既殫厥心矣。”⒋  减少;损失。引汉 晁错 《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疏》:“能以粟拜爵者,皆民之有餘者也。取有餘以给塞下之食,则富人有爵,而贫民损益于征赋矣。”三国 蜀 诸葛亮 《又与张裔蒋琬书》:“令史失 赖厷,掾属丧 杨顒,为朝中损益多矣。”⒌  削减盈溢。引《世说新语·规箴》“何晏、邓颺 令 管輅 作卦…… 颺 曰:‘此老生常谈。’”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圣人见阴阳之性,明存亡之理,损益以为衰,抑进以为退。”⒍  指《易》中的《损》卦与《益》封。引《后汉书·逸民传·向长》:“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仲尼 甘旅人, 向子 识损益。”国语辞典损益[ sǔn yì ]⒈  亏与盈、减与增。引《易经·损卦》:「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⒉  损害与利益。引《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