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屈原。近现代。毛泽东。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参考资料:
1、王玉孝.《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2、浅谈毛泽东《七绝·屈原》 陈湘源 《吉安师专学报》 1997年05期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版《毛泽东诗词集》。屈原是毛泽东非常喜爱的诗人之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也是毛泽东终身最爱读的书籍之一。这首诗是他1961年读完《楚辞》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凤凰网.七绝·屈原
这首诗毛泽东写于1962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词的开山鼻祖。屈原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仁人志士。毛泽东在此诗中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把屈原的才华、当时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愤、绝望中的心境精炼和巧妙地作了艺术再现。全诗语言精练简洁,笔锋犀利,比喻浅显明白,诗意深邃。
诗人生前特别爱读《离骚》,曾多次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收集各种版本的《楚辞》和屈原著作。诗人运用诗句的艺术魅力,同情屈原的遭遇,诉说屈原能赋骚是因为手中有一支战斗之笔,用来捍卫自己和国家,同时歌颂了屈原强国抱负,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
屈原在《离骚》一诗中不仅讥刺群小,还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责难楚王听信谗言,不察忠良,不体恤民心。又责怪楚王言而无信,半途而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这种大胆的指责充满了批判的力度和反传统的揭露作用,也遭到后代保守的儒家学者的微词,如班固就批评屈原“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王逸《楚辞章句序》),认为屈原对楚王的批评是出于怨恨,讥刺群小是出于露才扬己,朱熹也评价屈原的《离骚》是变风变雅,“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朱熹《楚辞集注序》),但在今天看来,屈原的伟大正在于这种“批判君恶”的无畏与高洁。而毛泽东曾经说过的这句话便是对这句诗的最好注解:“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宋玉、景差、贾谊、枚乘稍逊一筹……”
此诗的第三句“艾萧太盛椒兰少”是借用《离骚》中的词语。《离骚》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征便是用比兴寄托、香草美人来抒情议论,用香花香草比喻贤德之人,用恶花臭草比喻奸佞小人。如王逸所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王逸《离骚经章句序》)在这里,艾萧是艾蒿,一种臭草,而椒兰是申椒和兰草,是芳香植物,因此,这句诗是用比兴感叹当时的楚国小人很多,朋比为奸,邪恶势力根深蒂固,而像屈原一样的贤臣却少而微弱,不能与黑暗势力抗衡,如屈原所写“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正是这种正邪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楚国最终走向灭亡,也使得屈原最终无所希望,而走向自沉,即此诗的最后一句:“一跃冲向万里涛。”
末句中最特别的字是两个动词:跃和冲。跃,写出了屈原的果决勇敢,义无反顾,“冲”写出了屈原以死向黑暗势力抗争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万里涛,则是一幅深远壮阔的画面:江水滔滔,无情有情,水流不已,斯人永存。屈原的死是令人哀伤的,可在毛泽东大气度的笔下,则变哀伤为悲壮,气势宏大,气象开阔,发前人所未发,一改历史上的屈原形象。
在毛泽东笔下,屈原已经不是令人悲悯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坚强勇猛的战士,是一个坚守正道忠贞,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从而从政治的高度对屈原的性格进行了深层的挖掘。既暗含了对屈原的赞美之意,又暗含了对屈原的凭吊之情。
参考资料:
1、浅谈毛泽东《七绝·屈原》 陈湘源 《吉安师专学报》 1997年05期
2、毛润之.《毛泽东选集》.邯郸创建的晋察冀日报社印刷 :人民出版社,1944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相逢狭路间。南北朝。萧统。京华有曲巷,巷曲不通舆。道逢一侠客,缘路问君居。君居在城北,可寻复易知。朱门间皓壁,刻桷映晨离。阶植若华草,光景逐飙移。轻幰委四屈,兰膏然百枝。长子饰青紫,中子任以赀。小子始总角,方作啼弄儿。三子俱入门,赫奕盛羽仪。骅骝服衡辔,白玉镂啼羁。容止同规矩,宾从尽恭卑。雅郑时间作,孤竹乍参差。云翔杂水宿,弄吭满清池。欢乐无终极,流目岂知疲。门下非毛遂,坐上尽英奇。大妇成贝锦,中妇饬粉絁。小妇独无事,理曲步檐垂。丈人暂徙倚,行使流风吹。
爱承华詹尹,尽明略,更雄襟。甚潇洒清吟,半生梦寐,铜辇秋衾。莫论量,归计早,恐未容、亭扁遂初心。共道东山丝竹,风云两袖商霖。春坊桃李清阴。气干郁千寻。看他日明堂,圆杈偃植,栋宇雄沉。家近上林春早,觉桂香、浮酒动华簪。满酌一杯为寿、鲁连不用千金。
木兰花慢 为张詹事寿。元代。王恽。爱承华詹尹,尽明略,更雄襟。甚潇洒清吟,半生梦寐,铜辇秋衾。莫论量,归计早,恐未容、亭扁遂初心。共道东山丝竹,风云两袖商霖。春坊桃李清阴。气干郁千寻。看他日明堂,圆杈偃植,栋宇雄沉。家近上林春早,觉桂香、浮酒动华簪。满酌一杯为寿、鲁连不用千金。
宇文枢密挽诗。宋代。魏了翁。人物眇然甚,天胡不憗公。北风鸣槭槭,西火乱蓬蓬。襄鄂谁专阃,江淮孰总戎。是应当馈叹,曩日镇江功。
菩萨蛮。宋代。史介翁。柳丝轻飏黄金楼。织成一片纱窗雨。斗合做春愁。因慵熏玉篝。暮寒罗袖薄。社雨催花落。先自为诗忙。蔷薇一阵香。
俞荪墅示以杂兴四首乃用危骊塘所次唐子西韵。宋代。陈著。我才虽不武,纵靶洛阳桥。本是士行志,非因贫折腰。天风吹劫火,国事付回潮。待尽山深处,汗颜猿鹤邀。
和刘先辈忆山中韵。明代。宋濂。忆昔山中鍊九阳,山头旭日正苍凉。凤笙吹煖云中火,龙药凝成鼎内霜。灵户启扃森虎籞,中房持戟混桃康。山分秋色侵玄氅,蜗学天书篆败墙。五鸟花开呼鹿守,千龄桃熟递仙尝。伐毛定欲追神女,歌凤谁能笑楚狂。种得神瓜如盎大,养来瘦鹤似人长。楼延虚颢殊庭上,树蚀苍霞曲濑傍。剑气尚堪吞鬼伯,诗䰟端合起獾郎。但求脱粟三升饭,肯负眠云六尺床。洞雪成浆烹日铸,海苔为纸写风将。举头便觉三山近,小大俱冥百虑忘。
猎者图。宋代。邓林。钓者忘渔猎者空,风云千载兴奇逢。纶竿化作矢戈去,渭水安流日夜东。
回京口。宋代。文天祥。早作田文去,终无苏武留。偷生宁伏剑,忍死欲焚舟。逸骥思超乘,飞鹰志脱鞲。登楼望江上,日日数行艘。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薄申屠少府①。唐代。孟浩然。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凤栖梧 春晚。清代。周翼椿。转瞬春光三月暮。宿雨微晴,剪剪轻寒度。满径落英莺乱语。声声似惜春将去。尚有蔷薇开几许。绿嫩红香,凤子双双舞。帘外花阴初转午。日长无事敲新句。
送僧归江南。唐代。周贺。洗足北林去,远途今已分。麻衣行岳色,竹杖带湘云。饥鼠缘危壁,寒狸出坏坟。前峰一声磬,此夕不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