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山水秋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游石门涧》,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féng shān shuǐ qi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
遗迹,山水,清辉,古昔,岩壁,萧疏,野生,无复,游历,独有,旦夕

《游石门涧》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石门没有旧时的小径,穿过丛林找寻古迹。
此时正逢山水秋天,清辉如同古代的时光。
常听闻有智慧的前辈,在此题诗于岩壁。
云朵覆盖着苔藓,苍茫而无处可寻。
疏落的野生竹子,多年来崩剥的石头。
自东晋以来,再无人来游历。
只有秋天的涧水声音,潺潺地流淌着,只在早晚之间。

诗意:
《游石门涧》描绘了诗人来到石门涧游玩的场景。诗中表达了石门涧的荒凉和寂静,以及景色的古朴幽美。石门涧曾经有一条小径,但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只能穿过丛林去寻找古代的痕迹。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但山水景色依旧如故,给人以清新恬静之感。诗中提到了前辈留下的诗作,以此表达了对前辈智慧的敬仰和传承。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色、破损的石头和萧疏的竹子,营造出一种寂静和凄凉的氛围。最后,诗人以涧水的声音作为独特的存在,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赏析:
《游石门涧》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唐代山水诗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更迭的感慨。石门涧的景色被描绘为古朴而幽美,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诗中的石门涧已经久远而荒凉,但诗人仍然能够感受到前辈们的智慧和留下的诗作。这种对前人的敬仰和传承精神,体现了白居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最后,诗人提到涧水的声音,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与寂静的景色相对应。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诗人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