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供文篇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题浔阳楼(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xī gōng wén piā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
文思,高玄,诗情,清闲,此楼,大江,见底

《题浔阳楼(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词。诗人常爱陶彭泽,认为他的文思高深玄奥。同时也对韦江州的诗才赞叹不已,他的诗情也十分清闲自得。诗人在浔阳楼登高,以此感悟到了江州司马的才华,感叹江山之美。大江清冽见底,匡山翠绿倚天,夜晚月色明亮,清晨炉峰上烟雾缭绕。这些景色都给诗人带来了灵感,每天都供奉给诗篇。诗人自卑地说自己没有如江州司马那样的才华,谁能像他一样来到这里呢?因为心境高远,偶尔也能谱写出好句子,但俯仰间还是愧于江山之美。整首诗词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江州司马及浔阳楼的景色的赞美和自卑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