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风悲晓角

出自唐代赵嘏的《昔昔盐二十首·那能惜马蹄》,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ān fēng bēi xiǎo jiǎ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云中路杳杳,江畔草凄凄。
妾久垂珠泪,君何惜马蹄。
边风悲晓角,营月怨春鼙。
未道休征战,愁眉又复低。
()

昔昔盐二十首·那能惜马蹄

云中路杳杳,江畔草凄凄。
妾久垂珠泪,君何惜马蹄。
边风悲晓角,营月怨春鼙。
未道休征战,愁眉又复低。

中文译文:
云中的道路远不可见,江畔的草地凄凉。
我已经流下了珠泪,而你却舍得惜马蹄。
边地的风悲伤地吹响晨钟,营寨的月亮怨恨春天的鼙鼓。
战火未曾停息,愁眉又再次低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之一,表达了战乱时期女子对丈夫出征的思念之情。诗中以云中路不可见、江畔草凄凄的景象描绘出悲凉的战乱背景,女子垂泪的珠泪象征着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而丈夫却宁愿惜马蹄也不愿回家。边地的风悲伤地吹响晨钟,寨子里的月亮怨恨春天的鼙鼓,暗示了战乱的残酷和无奈。诗中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倦和期望和平的愿望,以及女性在战乱中的无助和伤感。整首诗凭借很少的文字,却成功营造出了深情思念和战争的凄凉氛围,揭示了人在动荡战乱中的苦恼和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赵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