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桑半枝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ì yuè sāng bàn zhī,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四月桑半枝,吴蚕初弄丝。
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
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
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
()
行好风,燕舞,相思

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

四月桑半枝,
吴蚕初弄丝。
江行好风日,
燕舞轻波时。
去事旋成梦,
来欢难预期。
唯凭东流水,
日夜寄相思。

译文:

四月时节,桑树已经抽出半枝绿叶,
吴蚕刚开始吐丝做茧。
江流顺利,风和日丽,
燕子舞动时轻盈地划过波浪。
过去的事情很快成为梦幻,
而即将来临的欢乐无法预知。
只能依靠东流的江水,
日夜中将思念寄托其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流经澧江,并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四月的时候为背景,描绘了桑树已经有了新绿叶,吴蚕开始吐丝做茧的景象,暗示了时节的变迁和生活的轮回。

接下来,诗人以流经澧江的洞庭湖为背景,用“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表达了江水流畅,天气宜人的景象,以及舞动的燕子划过波浪时的轻盈身姿。

在情感方面,诗人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与思念的情感。他说:“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意思是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梦幻,而未来的欢乐和回忆又无法预知。最后,诗人说:“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表达了他只能寄托思念于东流的江水之中,希望友人能够接收到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节的变迁和人情的流转,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李群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