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穷人不见

出自唐代李频的《寻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íng qióng rén bú jià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
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
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
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
()
初疑,穷人,不见,生灵,异花,茅屋,向此学,餐霞

《寻山》
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
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
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
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

中文译文:
我走过一条小径进入双崖之间,一开始以为会有几家人家。行走了很长时间,却没有看见一个行人,久坐之后,日影都向西倾斜了。在石头上,生长着很多翠绿的草,泉水中落着妖异的花朵。最终,我应该搭建茅屋,向这里的景色学习如何食用霞光。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寻山为主题,通过描绘作者在山间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大自然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修行求道的向往。

诗中,双崖是作者寻找山的起点,初疑有几家指的是初期还抱有期望能在山间找到人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走,作者发现却没有看到一个行人。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表达了长时间的行走和安静的等待,告诉读者这是一个较为荒无人烟的地方。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生灵草为石中生长的苔草,异花指的是水中飘浮的奇特花朵,这些景物营造出幽静神奇的山野景色。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和向往,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这里的茅屋象征着俭朴简单的生活,学餐霞则意味着向山间的景色学习如何享受自然之美,向大自然汲取修身养性、追求心灵良知的方法,实现内心的净化与和谐。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水的美景和追求修行的心愿,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升华的追求。语言明快简洁,意境清新自然,给人以诗意盎然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李频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