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重韩娥色

出自唐代于濆的《织素谣》,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ì zhòng hán é sè,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贫女苦筋力,缲丝夜夜织。
万梭为一素,世重韩娥色
五侯初买笑,建章方落籍。
一曲古凉州,六亲长血食。
劝尔画长眉,学歌饱亲戚。
()
贫女,买笑,章方,落籍,六亲,血食,亲戚

织素谣

贫女苦筋力,
缲丝夜夜织。
万梭为一素,
世重韩娥色。

五侯初买笑,
建章方落籍。
一曲古凉州,
六亲长血食。

劝尔画长眉,
学歌饱亲戚。

中文译文:
贫穷的女子辛苦地用筋力,
夜夜织丝。
成千上万的纱线为了一块布,
这个世界更加看重韩娥的美色。

富贵的人群开始买笑脸,
成就功名垂落公务员籍。
一曲古老的凉州歌曲,
亲人饱受腥食的折磨。

劝你画上长长的眉毛,
学会歌唱让亲戚满足。

诗意和赏析:
《织素谣》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写一个贫穷的女子的苦劳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诗中的贫女代表了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她为了生计而日夜辛勤地缲丝织布,代表了贫苦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艰难生活。诗中提到的“万梭为一素”,强调了她所得到的微薄收入与辛勤付出的不成比例,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平。

诗中还以“韩娥色”来象征世俗对外貌的追求与重视,强调了社会对美色的过分追求和看重,暗示了社会对物质和虚荣的追求,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社会上的富贵人群,他们通过购买笑脸以谋求利益,但却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和荣耀。而普通人却要劳动艰辛,甚至为了生计而牺牲了亲人。

最后的两句劝诫人们要学会“画长眉”和“学歌”,可以理解为以外貌取悦他人和向强者媚笑,以及学会逢迎和娱乐他人,以换取一些温饱和好处,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和反思。

《织素谣》通过对社会不公和社会弱者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于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