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似近蓐席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公斋四咏·鹤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ō shì jìn rù xí,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三幅吹空縠,孰写仙禽状。
bo耳侧以听,赤精旷如望。
引吭看云势,翘足临池样。
颇似近蓐席,还如入方丈。
尽日空不鸣,穷年但相向。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貌既合羽仪,骨亦符法相。
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
()
仙禽状,赤精,翘足,临池样,似近,蓐席,方丈

公斋四咏·鹤屏

三幅吹空縠,孰写仙禽状。
bo耳侧以听,赤精旷如望。
引吭看云势,翘足临池样。
颇似近蓐席,还如入方丈。
尽日空不鸣,穷年但相向。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貌既合羽仪,骨亦符法相。
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

中文译文:

在公斋内写生,画了三幅鹤的形状。
耳朵旁倚以听,红色的眸子看似在远望。
展开翅膀观察云的走势,翘起脚临池边的模样。
它们颇似即将入眠的床,也像是进入禅房。
整天都无声无响,终年只是相对而立。
不肯容子晋骑之去,难以驯服它们在道林放飞。
它们的外貌合乎鹤的仪态,骨骼也体现佛教相貌。
愿它们能升入君子的堂上,无需思考昆阆(道教所指的仙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公斋中写生鹤的情景。诗中的鹤以其神态和形象吸引了作者的目光,它们倚着耳朵聆听,眼神深邃,犹如在凝视着远方。鹤展开翅膀观察着云的运动,高翘着脚站在池边,仿佛要进入梦乡,进入禅定的世界。它们整天无声无响,静默地相对而立,不与任何人交流。它们的形态和举止既符合鹤的特点,也呈现出佛教相貌的特色。作者希望它们能升入君子的堂上,意味着作者把它们视为高尚的存在,但又认为它们无需思考道教所指的昆阆(仙境)。

这首诗通过描写鹤的形态和举止,表现出了作者对清静高洁的向往和对禅定、佛教境界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唐代文人士大夫对与自然和动物的情感共鸣的情怀。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给人一种淡雅高远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皮日休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