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兴转超忽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太湖诗·桃花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xìng zhuǎn chāo h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夤缘度南岭,尽日穿林樾。
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
坞名虽然在,不见桃花发。
恐是武陵溪,自闭仙日月。
倚峰小精舍,当岭残耕垡。
将洞任回环,把云恣披拂。
闲禽啼叫窕,险狖眠硉矹.微风吹重岚,碧埃轻勃勃。
清阴减鹤睡,秀色治人渴。
敲竹斗铮摐,弄泉争咽嗢。
空斋蒸柏叶,野饭调石发。
空羡坞中人,终身无履袜。
()
逸兴,超忽,不见,桃花,日月

译文:

徘徊在南岭的边缘,一整天穿越林木荫。走到了这个深幽的坞中,心情忽然变得超然。虽然坞的名字叫做桃花坞,却看不到桃花开放。恐怕是武陵溪,自己关闭了仙人的阳光和月光。依峰而建的小精舍,紧靠在山脊的残留农田旁。洞穴随意盘旋,云彩自由地飘摆。闲禽鸟儿轻轻啼叫,危险的野狖在岩石上睡着。微风吹动着浓密的雾气,碧色的尘埃轻轻起伏。清凉的阴影减轻了鹤的困意,美丽的景色满足着人们的渴望。敲打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溪水争相咽嗓子。空荡的斋房蒸发出桧树叶子的香味,野餐用的石头发出厨房的烟火味道。羡慕坞中的人们,终身无需穿鞋袜。

诗意和赏析:

《太湖诗·桃花坞》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桃花坞的美景和寂静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憧憬和追求简朴宁静的态度。

诗中描述了作者徘徊在南岭的边缘,通过穿越林木荫来到了桃花坞。他感叹桃花坞的名字虽然美好,但却找不到桃花的踪迹,暗示着桃花坞的幽静隐蔽。他推测是因为武陵溪的仙气遮掩了桃花的芬芳。接着,诗人描述了小精舍的情景,精巧的建筑环绕在山脊上,与残留的农田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描绘了闲禽鸟儿轻轻啼叫,危险的野狖在岩石上睡着的景象,再到微风吹动着浓密的雾气,碧色的尘埃轻轻起伏的场景,对自然景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最后,诗人以敲打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溪水争相咽嗓子来表达桃花坞的宁静和美好。最后,诗人羡慕桃花坞的人们,希望能够拥有这样简单宁静的生活,无需奢华,无需穿鞋袜。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将桃花坞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羡慕。整首诗词富有诗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淳朴生活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皮日休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