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易带云根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茶中杂咏·茶焙》,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í yì dài yún gē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
金饼,相望

《茶中杂咏·茶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茶叶烘焙的过程和茶树所生长的环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碧岩山下凿开,深度刚好两尺。
土壤容易带着云的根,烧制却难以碍住石脉。
初次烘焙成金饼,渐渐变得干燥如琼液。
九里茶树遍布杉林,山侧相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茶叶烘焙和茶树生长环境的细节,展示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用“凿”字表达了茶树所生长的地方,彰显了茶叶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诗中提到的“深二尺”,既是具体的深度,也是一种平凡的生活与现实的表达。诗中的“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揭示了茶叶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特点,以及茶叶烘焙的难度,传达了制茶工艺之繁复和品质之难得。

诗词逐渐描述了茶叶经过烘焙后的变化过程,“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茶叶经过烘焙后变得干燥如金饼,渐渐展现出如琼液般的精华。这种变化既是诗人对制茶工艺的赞美,也是对茶叶品质的赞叹。

最后两句“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表达了诗人对生长在杉林中的茶树的景象和茶文化的景仰之情。诗中的“九里”代表了茶树的分布广阔,茶树相互之间以杉林为背景,宛如相视相望的情景,形成了一幅茶山的美丽画卷。在这种茶山的美景中,茶叶的生长变得更加独特而令人敬畏。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茶叶烘焙和茶树生长环境的细节,展示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赞美了茶叶的品质和茶山的美丽。同时,这首诗词也向人们传递出一种追求真实自然、珍视生活细节的态度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皮日休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