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元瑜怜野贱

出自唐代方干的《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uō shì yuán yú lián yě jià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
似火,始息机,鸡鸣,倚松,长啸,疏拙,是非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寸心似火频求荐,
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
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
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
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
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
时回车马发光辉。

中文译文:

在山中书信寄给苏判官

心中焦急地频繁地请求荐举,
两鬓如霜终于得到了安宁。
河对岸的鸡鸣预示着春耕的开始,
邻家犬吠着夜里归来的渔人。
倚在松树旁边,长啸表达我欠缺的技艺,
拂拭着石头,侧身而眠,摒弃了是非。
手握火钳,我曾经烧熟过橡实,
曾经用针线来补裳修衣。
常常依靠清晨的月光来点燃蜡烛,
也仰赖清风来掩闭房门。
多亏了元瑜的怜悯对待贫寒,
时而驰骋在车马之间,照耀着光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方干写给苏判官的一首赠诗。诗人以寄托忧思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对苏判官的景仰和感激之情。

诗人将自己流连山中行止的景象娓娓道来,表达了自己内心热切的愿望和苦思冥想之情。诗中的“寸心似火频求荐”表达了诗人求荐的心情如火般炽烈和频繁,希望能得到苏判官的赏识和推荐。而“两鬓如霜始息机”则是指诗人在苏判官的赏识下,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接下来描绘了一系列山中的景物,如河流对岸的春耕农人、夜渔归来的犬吠等,将诗人置身于淳朴自然的山水之间。这些景物映衬出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和追求清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表达了诗人在山中与大自然为伴,远离尘嚣和世俗繁忙,修炼自身的境界和能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才情横溢和治学的决心。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自己的琐事,如炊煮橡实、纫针补衣,展示了诗人的淳朴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事之道。

最后,诗人以苏判官为“元瑜”,表达了对苏判官慷慨相助的感激之情,认为苏判官就如同车马般光耀夺目。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通过对山中景物和自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怀,同时对苏判官表达了深深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方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