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降是祗

出自唐代赵光逢的《梁郊祀乐章·庆顺》,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zhì jiàng shì zh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
圣皇戾止,天步舒迟。
乾乾睿相,穆穆皇仪。
进退必肃,陟降是祗
六变克协,万灵协随。
()
戾止,天步,舒迟

诗词《梁晋祀乐章·庆顺》是唐代赵光逢所作,描写了祭祀仪式中的庄严和肃穆氛围。

诗词描绘了圣皇(指皇帝)庄严稳重地行走,他的步履渐渐放缓,表明他进退有度。天空高远,时刻智慧睿智,祥瑞万方,庄严的氛围笼罩。不论是向上升降还是向下行走,他都表现得庄严肃穆。六音六变相互协调,万物精灵都与之和谐共舞。

这首诗词表达了尊崇天地之神圣,强调了祭祀仪式中应有的庄重和恭敬。它向人们展示了宏伟的祭祀仪式以及对神明的敬畏之情。在古代宗教仪式中,人们相信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祭祀来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感激之情。该诗词通过描述祭祀中的庄严氛围,表达了对神明的敬仰,并展示了人们在宗教仪式中的虔诚态度。

整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形容词的运用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力。通过对天地、神明、圣皇、万物的描绘,诗词反映了宏伟壮丽的祭祀场景,赋予读者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其正式而庄重的语言,传递了对祭祀仪式的尊重和虔诚。

由于该诗词用字深奥,引人琢磨,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它不仅描绘了周围的祥瑞景象,还表达了对祭祀仪式的尊敬和崇拜,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仪式的理解和热爱。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词,感受到古代的庄严、肃穆和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可以思考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光逢

赵光逢(?-927年),字延吉,京兆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唐末五代大臣。尚书右仆射赵隐长子。乾符五年,登进士第,释褐凤翔郡推官,入为监察御史。乾宁三年,从驾幸华州,拜御史中丞,改礼部侍郎。出仕后梁,授同平章事,天成初年,迁太保退休,封齐国公。天成二年,卒于洛阳,追赠太傅。...

赵光逢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