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垂钩依野岸

出自宋代徐铉的《和张先辈见寄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ǐ chù chuí gōu yī yě 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去国离群掷岁华,病容憔悴愧丹砂。
溪连舍下衣长润,山带城边日易斜。
几处垂钩依野岸,有时披褐到邻家。
故人书札频相慰,谁道西京道路赊。
清时沦放在山州,邛竹纱巾处处游。
野日苍茫悲鵩舍,水风阴湿弊貂裘。
鸡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两首新诗千里道,感君情分独知丘。
()
岁华,病容,憔悴,丹砂,长润,披褐,邻家

《和张先辈见寄二首》是徐铉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去国离群掷岁华,病容憔悴愧丹砂。
离开故国,孤独地度过岁月,疾病使容颜憔悴,感到愧对美丽的胭脂。
诗人离开了繁华的都市,远离了亲友,过着孤独而贫困的生活。他的容颜因为疾病而憔悴,感到愧对那些美丽的胭脂。

溪连舍下衣长润,山带城边日易斜。
住处附近的溪水流经,衣物常常湿润。山峦随着城池的边缘,太阳的位置也逐渐倾斜。
诗人的住处靠近一条溪流,溪水不断地流淌,使得他的衣物常常湿润。山峦环绕着城池,太阳也逐渐偏离正午的位置,意味着时光的流逝。

几处垂钩依野岸,有时披褐到邻家。
偶尔在野岸上垂钓,有时穿着简朴的衣裳到邻居家。
诗人偶尔在野外的岸边垂钓,享受宁静和自然之美。有时他穿着简朴的衣裳到邻居家中,表示他的生活十分朴素。

故人书札频相慰,谁道西京道路赊。
故友经常通过书信互相慰问,谁能说出西京的路途是多么贫困。
诗人的故友经常通过书信互相慰问,给予他安慰和鼓励。诗人问道,有谁能够理解西京的贫困与艰难。

清时沦放在山州,邛竹纱巾处处游。
在清朝的时光里,他流落在山州,到处游历,邛竹纱巾成为他的标志。
诗人在清朝时期流落到山州,过着放浪不羁的生活,四处游历。他常常身披邛竹所制的纱巾,成为他的标志。

野日苍茫悲鵩舍,水风阴湿弊貂裘。
野外的阳光苍茫,使得孤鸟感到悲伤,水风湿气使破旧的貂裘更加破烂。
野外的阳光苍茫,使得孤独的鸟类感到悲伤。水风潮湿使得损坏的貂裘更加破旧不堪,表现出诗人的困苦和贫穷。

鸡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早晨鸡鸣时侯不愿离去黑暗,松节承受霜寒几经秋季的更替。
诗人在清晨听到鸡鸣的时候,不愿意离开黑暗的避暑之地。松节经受霜寒,经历了几次秋季的更替。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不愿放弃。

两首新诗千里道,感君情分独知丘。
两首新的诗篇传达了千里之外的思念,只有我独自理解你的情分。
诗人通过这两首新的诗篇,传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表达出只有自己能够真正理解朋友之间的情谊。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徐铉离乡背井、贫困困顿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友情和自由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的境遇,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坚持。这首诗词展示了徐铉对自由、友情和人生意义的深思熟虑,具有深刻的情感和真挚的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徐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