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妇顽然莫问因

出自宋代王周的《西塞山二首(今谓之道士矶,即兴国军大冶县所隶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ǐ fù wán rán mò wèn y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西塞名山立翠屏,浓岚横入半江青。
千寻铁锁无由问,石壁空存道者形。
匹妇顽然莫问因,匹夫何去望千春。
翻思岵屺传诗什,举世曾无化石人。
()
铁锁,石壁,道者,匹妇,匹夫,千春,举世,化石

《西塞山二首(今谓之道士矶,即兴国军大冶县所隶也)》是唐代诗人王周创作的诗歌。诗人以写实的笔触和哲思的意境,描绘了西塞山的景色及所寓意的人生哲理。

诗中提到的“西塞山”是指西塞山,现在被称为“道士矶”,是当时隶属于兴国军的大冶县内的一座山。诗人以“浓岚横入半江青”描绘了山中云雾弥漫的景象,暗示出山势险峻、神秘莫测,与山水的优美之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结合。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描述了从山上的石壁上保存着“道者”的形象。这里的“道者”指的是修行者、隐士、道士等,他们通过修炼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诗中提到的“千寻铁锁无由问,石壁空存道者形”表达了一个人的修行之路并不容易,需要自己摸索领悟,而且有时候并不能完全了解修行者的真正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一个顽固的妇人以及一个匹夫对待千春的态度,来寓意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平凡人生的领悟。

最后两句“翻思岵屺传诗什,举世曾无化石人。”则给人一种独特的想象力,诗人通过描述山中保存着的“道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者这种精神存在的赞叹和尊重。一方面表现了隐士修行者在人世间存活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们超越时间的存在。

总之,《西塞山二首(今谓之道士矶,即兴国军大冶县所隶也)》通过对西塞山景色及其寓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之路的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的境界的崇敬和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周

王周,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乾兴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无锡县。仁宗宝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员外郎知无锡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庆历中知明州(《实庆四明志》卷一)。又尝知抚州(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归荆南(《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八《送光禄王卿周致仕归荆南》)。...

王周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