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当逐鹿出林丘

出自清代佚名的《东阳夜怪诗(敬去文言志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dāng zhú lù chū lín qi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事君同乐义同忧,那校糟糠满志休。
不是守株空待兔,终当逐鹿出林丘
少年长负饥鹰用,内顾曾无宠鹤心。
秋草驱除思去宇,平原毛血兴从禽。
()

《东阳夜怪诗(敬去文言志二首)》是唐代的一首诗词,作者佚名。该诗表达了作者事君同乐、义同忧的情感,但并不满足于平庸的生活状态,希望能够脱离平凡,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该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事君同乐义同忧,
那校糟糠满志休。
不是守株空待兔,
终当逐鹿出林丘。

少年长负饥鹰用,
内顾曾无宠鹤心。
秋草驱除思去宇,
平原毛血兴从禽。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对比和对照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愿望。首句表明作者与君主有共同的快乐和忧虑,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奉献之情。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诗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平庸生活的不满和对追求更高志向的渴望。作者不愿意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过着平凡的生活,而是希望像逐鹿一样追逐更大的目标,追求更高的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诗以少年和饥鹰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律的态度。少年时期的作者肩负着饥饿的鹰的使命,内心回顾过去,曾没有像备受宠爱的仙鹤那样的心态。这里饥鹰和宠鹤的对比,再次强调了作者对自身的期许和对追寻更高境界的渴望。

最后两句诗以秋草和平原上的禽鸟为意象,表达了作者希望驱除内心的杂念,清除思想的障碍,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通过这种意象的运用,再次强调了作者对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和决心。

总的来说,《东阳夜怪诗(敬去文言志二首)》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平庸生活的不满和对追求更高志向的渴望。诗中的意象和对比都极富表现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激发着读者对追求梦想和奋斗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