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寐不成

出自唐代曹松的《宿山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ōng xiāo mèi bù ché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溪山尽日行,方听远钟声。
入院逢僧定,登楼见月生。
露垂群木润,泉落一岩清。
此景关吾事,通宵寐不成
()
日行,钟声,入院,登楼,木润,此景,通宵,不成

《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曹松所写的一首诗词。诗意描绘了作者在山寺中宿夜的情景,观赏到了美丽的景色,却因此而失眠。

译文如下:
溪山尽日行,方听远钟声。
行走一整天,方才听到远处的钟声。

入院逢僧定,登楼见月生。
进入寺院遇到僧人,登上楼阁观赏到了升起的月亮。

露垂群木润,泉落一岩清。
露水滋润大片树木,泉水从一块岩石上流淌而下清澈见底。

此景关吾事,通宵寐不成。
这样的景色触动了我的心,整晚都无法入睡。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所引发的情感和心境。作者游走山水间,听到远处钟声,看到月亮升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然而,美景也带来了诗人内心的思索和不安,他无法入眠,也许是受到美景的启发和触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整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传递出了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体验。表现了唐代文人士人们热爱自然山水的情志和凝重的心态。在这美好的景色背后,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自我的思考与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曹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