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姚黄欲占春

出自宋代毛滂的《浣溪沙(寒食初晴,桃杏皆已零落,独牡丹欲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zǐ yáo huáng yù zhàn ch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魏紫姚黄欲占春
不教桃杏见清明。
残红吹尽恰才晴。
芳草池塘新涨绿。
官桥杨柳半拖青。
秋千院落管弦声。
()

《浣溪沙(寒食初晴,桃杏皆已零落,独牡丹欲开)》是宋代诗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魏紫姚黄欲占春。
不教桃杏见清明。
残红吹尽恰才晴。
芳草池塘新涨绿。
官桥杨柳半拖青。
秋千院落管弦声。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初晴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

诗中以魏紫和姚黄来形容春天的色彩,表达了春天的氛围已经逐渐浓厚,充满了盎然的生机。然而,诗人却表示不愿让桃花和杏花在清明节时开放,这是因为寒食节是清明节前的一个节日,按照传统习俗,寒食节前不宜赏花。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节日习俗的尊重和执着。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残红吹尽的景象,正好在天空放晴。这个描写传递了一种残春与初夏交替的过渡时刻,给人一种迎接新生的感觉。池塘边的芳草新绿,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给人以希望和喜悦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官桥上垂柳的景象,只有一半的柳树叶已经抽出,呈现出清新的绿色。这种描写增添了一种生动的画面感,同时也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迁。

最后两句诗以秋千和院落中的管弦声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欢乐愉悦的氛围。这里的秋千和管弦声可以理解为人们在节日中的娱乐和欢庆,也显示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活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寒食初晴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节日习俗的尊重和对春天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运用,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欢乐的春日场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毛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