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苦风波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赋十四弦)》,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ì lù kǔ fēng bō,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仙机似欲织纤罗。
仿佛度金梭。
无奈玉纤何。
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
世路苦风波
且痛饮、公无渡河。
()
清商,珠帘,如花,世路,风波,痛饮

《太常引(赋十四弦)》是辛弃疾所作,属于宋代的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仙机似欲织纤罗。
仿佛度金梭。
无奈玉纤何。
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
世路苦风波。
且痛饮、公无渡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纺织时的情景,以及诗人因思念而心生感慨的心情。女子纺织的仙机(纺织机)仿佛要织出精美的纤细丝罗,宛如金梭来回穿梭。然而,玉纤(指纤细的丝线)却难以织成美好的东西,让人心生无奈之情。诗人一边弹奏古琴,演奏着清商音乐,一边感叹着其中的苦涩和怨恨。珠帘之后,女子的影子如花半面,美丽绝伦,胜过了隔帘歌舞的艳丽景象。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经历了许多苦难和风波。诗人只能痛饮酒,暂时忘却痛苦,但并不能改变无法渡过难关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纺织和音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诗中的女子纺织的情景,展现了一种精致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暗喻了人生中的努力和付出,然而结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诗人弹奏清商音乐,表达了内心的苦痛和无奈,音乐成为他宣泄情感的媒介。珠帘之后的女子影子如花半面,展示了美丽的一面,但这美丽却只能隔着帘幕观赏,让人感到遥不可及。最后,诗人以痛饮作为一种释放和忘却的方式,但他也意识到,这并不能改变世界的风波和命运的无情。

这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对女子纺织和音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矛盾体验。它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是宋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