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朱仙和葛老

出自宋代葛长庚的《贺新郎(罗浮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g rì zhū xiān hé gé lǎ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醉见千山面。
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
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
但只恐、松枯石烂。
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
还念我,去归晚。
千岩万壑猿啼遍。
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
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
要分此、烟霞一半。
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亦合同萧散。
上帝近,永容懒。
()
晚晴,蝉声,未了,知道,仙人,丹灶,尚有,枯石

诗词《贺新郎(罗浮作)》是宋代葛长庚所作,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醉时看见千山美景。晚霞初露,蝉声未停,而鸟声更远。知道仙人炼丹的炉灶在那里,还能感受到炉中的余热。但只是担心松树会枯萎,石头会破碎。苦笑问时间是否会改变一切,又如何,洞穴中的笙箫已断绝。还念着我,归去的黄昏。千山万壑中猿猴的啼声遍布。一次思量,一次懊恨,一次含泪。难道我自己没有仙人的身份吗,还被红尘世界所困扰。希望能与仙境的云霞分享一半。当年的朱仙和葛老,如今已经老去,黄昏时分也变得冷落。上帝离我们很近,却总是懒得理睬。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幽默而忧伤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仙境的憧憬。诗人观赏美景之时,感叹自己的尘世身份,对仙人的存在以及红尘的束缚感到矛盾和不甘。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仙境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上帝的期待。

赏析:
《贺新郎(罗浮作)》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强烈的意境和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仙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将红尘尘世与仙境相对照。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晚霞与蝉声、鸟声的相对疏离,仙人丹灶与红尘牵绊的对比,以及洞里笙箫断与归去的黄昏的对比等,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整首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通过诗人的思考和疑问,呈现出对人生和仙境的思考和渴望。

诗中还有一定的幽默元素,如描绘松树枯萎、石头破碎等,以及对时间流逝的调侃,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上帝的不满和期待,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淡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对仙境向往但又被红尘牵绊的诗人的内心矛盾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仙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时光流转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超脱尘世和追求永恒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葛长庚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葛长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