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间茅屋

出自宋代吴潜的《满江红》,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shù jiān máo w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
“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九字分韵,以饯行色,盖反骚也。
余得对字,就赋。
把手西园,有山色、波光相对。
金马客,明朝飞棹,水肥帆驶。
问我年华旬并七,异乡时景春巴二。
最堪怜、游子送行人,垂杨外。
聊小小,旌旗队。
聊且且,笙歌载。
正冥_烟雨,许多情态。
南北枝头犹点缀,东西玉畔休辞避。
待莼鲈、归思动西风,相携未。
()
一川,平野,茅屋,饯行,把手,波光,相对,飞棹,水肥

《满江红》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对着一片平野,几间茅屋。
九个字分成两韵,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我得到了这九个字,就写下了这首诗。
把手伸向西园,眼前是山色和波光相映。
金马客人,明朝乘船飞驶,水上的帆船顺利。
问我年华已过七个旬,异乡的时节像春天巴山的二月。
最令人怜悯的是,送别的游子和行人,他们站在垂柳之外。
只是小小的一支旌旗队伍,
只是且且的笙歌声。
正是烟雨蒙蒙,有许多情态。
南北枝头仍然点缀着垂柳,
东西玉畔停下来,不再躲避。
等待着新鲜的莼菜和美味的鲈鱼,思念在西风中涌动,
相互携手未归。

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是一首别离之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待。

诗的开头写到了一片平野和几间茅屋,简洁地勾勒出了离别的背景。接着,作者以九个字分成两韵的方式,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道别的色彩。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绘了手伸向西园的场景,山色和波光相映,给人以美好的印象。金马客人乘船飞棹,水上的帆船顺利行驶,展现了异乡的景象。

诗中提到了作者已经七旬的年华,暗示了他的岁月已过,时光匆匆。异乡的时节却如春天的巴山二月般美好,引发了对归乡的渴望。

最后几句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游子和送别的人的怜悯之情,他们站在垂柳之外,似乎很小很微不足道。旌旗队伍和笙歌声只是小小的存在,但在烟雨蒙蒙中却显得十分动人,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和氛围。

诗的结尾提到了南北的枝头依然点缀着垂柳,东西的玉畔停下来不再躲避,表达了对归乡的期待和希望。等待着新鲜的莼菜和美味的鲈鱼,思念在西风中涌动,相互携手未归,体现了对归乡的向往和对团聚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满江红》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和对归乡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家园的眷恋。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