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池塘

出自宋代刘辰翁的《点绛唇(和邓中甫晚春)》,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àn zi chí táng,诗句平仄:仄平平。
燕子池塘,乱红过尽秋千晚。
絮飞欲倦。
正是帘初卷。
睡起无情,犹道天涯远。
羞匀面。
乍惊红浅。
梦自无人见。
()
燕子,池塘,乱红,秋千,正是,无情

《点绛唇(和邓中甫晚春)》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燕子归来的池塘,乱红花已经凋谢,秋千晚上度过。
柳絮飞舞,显得有些疲倦。窗帘刚刚卷起。
从睡梦中醒来,心中没有一丝情愫,只觉得天涯漫长。
羞红的面颊没有匀称,初开的花朵仿佛惊艳但浅薄。
梦境自己独自欣赏,无人能够目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晚春的景象,通过燕子归巢、花谢、秋千摇晃等意象,展示了时光流转和生命的短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柳絮飞舞的景象,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柳絮也疲倦了。窗帘初卷的描写表明夜晚刚刚开始,而诗人却从睡梦中醒来,感叹天涯漫长,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无情感叹。最后,诗人以羞红的面颊和惊艳但浅薄的花朵,表达了自身的羞涩和内心的真挚情感。而梦境中的景象只能独自欣赏,没有人能够分享,暗示了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和内心情感的诉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融,给人以深深的触动,使人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有所思考。同时,诗中的孤独和无奈情绪也引发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