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回轻散

出自宋代张炎的《瑶台聚八仙(菊日寓义兴,与王觉轩会饮,酒中书送白廷玉)》,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nà huí qīng sà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楚竹闲挑。
千日酒、乐意稍稍渔樵。
那回轻散,飞梦便觉迢遥。
似隔芙蓉无路到,如何共此可怜宵。
旧愁消。
故人念我,来问寂寥。
登临试开笑口,看垂垂短发,破帽休飘。
款语微吟,清气顿扫花妖。
明朝柳岸醉醒,又知在烟波第几桥。
怀人处,任满身风露,踏月吹箫。
()
乐意,渔樵,飞梦,迢遥,可怜

《瑶台聚八仙(菊日寓义兴,与王觉轩会饮,酒中书送白廷玉)》是宋代张炎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楚竹闲挑。千日酒、乐意稍稍渔樵。
那回轻散,飞梦便觉迢遥。
似隔芙蓉无路到,如何共此可怜宵。
旧愁消。故人念我,来问寂寥。
登临试开笑口,看垂垂短发,破帽休飘。
款语微吟,清气顿扫花妖。
明朝柳岸醉醒,又知在烟波第几桥。
怀人处,任满身风露,踏月吹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瑶台上与王觉轩会饮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往事和友情的思念之情。诗中表达了诗人在瑶台上的闲适心情,享受着千日酒的乐趣,仿佛是一个渔樵之人。然而,他的思绪却飘忽不定,如同飞梦般感觉遥远。他感觉自己似乎无法到达远处的芙蓉花,与此相伴的是他对这个可怜的夜晚的共鸣和思念。

诗人提到了一些过去的忧愁在这个夜晚中消散。故人想起了他,来询问他的寂寥之感。诗人登上高处,试图开怀一笑,看着自己垂下的短发,不再顾忌破帽飘扬。他微微吟唱着款款的语言,清新的气息驱散着花妖的诱惑。

第二天清晨,他在柳岸醉醒,又不知身在烟波之中的第几座桥上。他怀念着某人,无论是在何处,他心中都充满了风露之感,踏着月色吹响箫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瑶台上的聚会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诗人借景抒怀,以瑶台上的宴会和自然景物为背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如将自己比作渔樵之人,将思念比作隔绝的芙蓉无路到等等,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整首诗词以豪放自然的笔触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以及对往事和友情的思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