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若诉胼胝苦

出自唐代胡曾的《咏史诗·嶓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g shí ruò sù pián zhī kǔ,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
()
嶓冢,胼胝

《咏史诗·嶓冢》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诗。该诗以禹帝崩逝后远古的历史事件为题材,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原文中的“夏禹崩来一万秋”是指自夏禹逝世至当时已经过去了一万多年。接着提到“水从嶓冢至今流”,嶓冢是夏禹的陵墓,诗人通过表达水流地久天长的意象,弱表示夏禹的伟大事业流传至今。最后两句“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表达了如果夏禹当年在世时诉说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又会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感叹他对九州大地所做出的贡献。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远古历史的壮丽场景,赞美了夏禹的伟大功绩,同时也凸显了历史的庄严和悠久。诗人通过描写水从嶓冢流至今天的情景,表达了对夏禹事业的崇敬和对历史的留存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