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听东风笛

出自宋代史达祖的《喜迁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ěn tīng dōng fēng dí,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月波疑滴。
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
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
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
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踪迹。
谩记忆。
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
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
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
怕万一,误玉人、夜寒帘隙。
()
疑滴,玉壶,眼圈,冰丝,黄道,宝光,自怜,春色

《喜迁莺》是宋代诗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喜迁莺》中文译文:
月光如波似滴。仰望玉壶的天空近在眼前,没有任何尘埃的阻隔。美丽的眼睛眨动如花瓣,像冰丝织成的练子,黄道宝光直射而来。自怜我因追求诗酒而变得瘦弱,难以应对眼前美丽的春色。最无赖的是,我曾随着芳香而行,曾与狂客为伴。我的踪迹、回忆都模糊不清。我老了,杜郎已不在,我不愿听到寒夜里东风的笛声。柳树院子里的灯光稀疏,梅花厅堂上的雪依然存在,但没有人与我一同细细品味这春天的美景。旧情依然困扰着我,我仍旧学着当年的游历。我害怕万一,误了那位美玉般的人,夜寒时她掀起窗帘的缝隙。

诗意和赏析:
《喜迁莺》以细腻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过去的回忆。诗中的意象和描写展示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月光如波的景象,表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纯净、无尘的向往。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瘦弱的身体和难以应对春色的心情,表达了他在追求诗酒的同时,对世俗欢愉的疲惫和无奈。

诗中的“随香趁烛,曾伴狂客”一句,表达了诗人随着芳香而行,与志同道合的狂放之士为伴的过往经历。这句话同时也暗示着诗人曾经过放荡不羁的生活,与狂客一同享受自由与狂喜。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的踪迹和回忆已经模糊不清,老去的自己无法再承受东风的笛声,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柳树院子中稀疏的灯光和梅花厅堂上的残雪,表现了他孤独的境遇和无人相伴的寂寞。他害怕自己因为过去的情感纠结而错过了美玉般的人,对此心存忧虑。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通过对情感的抒发和景象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相呼应,引起读者对生命、时光和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史达祖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史达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