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隔迷楼

出自宋代姜夔的《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ún gé mí lóu,诗句平仄:平平平平。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穴来去。
使君心在,苍_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
迷楼,寒汐,千古,使君,北门,留住,大旗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是宋代姜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穴来去。
使君心在,苍茫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云雾遮挡了迷楼,青苔覆盖着石阶,人们去向何方。
几骑的秋烟,一篙的寒潮,数千年来来去去的古穴。
使君的心在这里,苍茫的青山,不幸被北门阻留。
有壶中的美酒,差一点就可以畅饮,大旗上绣着熊虎。
前身是诸葛亮,他来游览这个地方,几句话就回应了三次拜访。
楼外一片朦胧,江边隐隐约约,认出了征西的路。
中原的人聚集在这里,神京的老人们,向南望着长淮的金鼓。
问当年种下的柳树,是否依然依依在那里。

诗意和赏析: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诗词。诗人姜夔通过描述云雾遮挡的迷楼和青苔覆盖的石阶,表达了人们离散时的迷惘和无奈之情。秋烟和寒潮象征着离别的凄凉,古穴的提及则暗示了时间的长久流转。使君的心被北门阻留,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痛苦感受。

诗中提到的尊中的美酒和绣着熊虎的大旗,以及前身诸葛亮的来访,展现了历史的渊源和英雄的风采。楼外的朦胧和江边的隐约,使人联想到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中原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神京的老人们向南望着长淮的金鼓,揭示了人们对荣光和希望的向往。

最后,诗人询问当年种下的柳树是否依然在那里,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时光的追忆。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绘和对历史、希望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流转不息的人事沧桑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夔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