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微鱼湿轻绡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ìng huā wēi yú shī qīng xiāo,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鱼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
半条,杏花,轻绡,红豆,春色,归期,安得,如潮,离魂

《浣溪沙》是清代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莲漏三声烛半条,
杏花微鱼湿轻绡,
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
归期安得信如潮,
离魂入夜倩谁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思念的情感。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和隐喻,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归期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纳兰性德擅长的婉约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景色,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交织在一起。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详细解析:

莲漏三声烛半条,
这句描绘了夜晚的时光流逝,莲花形状的漏斗倒计时三声,烛光已经烧到了一半。这一景象不仅仅展示了时间的流转,还暗示了离别的悲伤。

杏花微鱼湿轻绡,
这句通过描写杏花细腻的花瓣和微弱的湿气,以及轻薄的织物,表达了春夜的柔和氛围。这里的杏花和湿轻绡都是婉约诗中常用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柔情与离愁。

那将红豆寄无聊?
红豆寄人是古代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这句诗中的红豆象征着爱情。作者在离别之际,感叹红豆寄人是否会带来寂寞和无聊。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思念之情。

春色已看浓似酒,
这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如酒一般浓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痴迷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与前文的离别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期安得信如潮,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归期的渴望和对重逢的期待。作者希望能够收到对方频繁而真诚的信件,就像潮水一样,不断涌来。

离魂入夜倩谁招?
最后一句诗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离别之夜,作者的离魂归于夜晚,孤寂无依。这句诗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寻找安慰和依靠的渴望。

总体而言,纳兰性德在《浣溪沙》这首诗词中通过精心描绘的景象和隐喻,表达了对爱情和离别的深情思绪。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婉约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愁别绪的抒发。这首诗词以其深情、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情感表达,展示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