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恨永离

出自魏晋嵇康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八》,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tú hèn yǒng lí,诗句平仄:平仄仄平。
我友焉之。
隔兹山梁。
谁谓河广。
一苇可航。
徒恨永离
逝彼路长。
瞻仰弗及。
徙倚彷徨。
()
友焉,山梁,瞻仰,徙倚

诗词:《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八》
朝代:两汉
作者:嵇康

中文译文:
我友焉之。
隔兹山梁。
谁谓河广。
一苇可航。
徒恨永离。
逝彼路长。
瞻仰弗及。
徙倚彷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嵇康写给他的朋友,一个成为秀才后投军入伍的人的赠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决意投身军旅生涯的祝福和感慨。

诗的开头写道:“我友焉之。”这里的“焉”指的是朋友,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隔兹山梁。谁谓河广。”描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隔阂,他们之间有山和河的阻隔,但诗人认为这并不是无法逾越的困难。

“一苇可航”这句意味着即使只有一根苇草,也足以顺利航行。这是诗人表达对朋友的鼓励和对朋友所选择的道路的肯定,表示朋友只要有决心,就能克服困难。

接下来的两句“徒恨永离。逝彼路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遗憾和对未来道路的祝愿。诗人感叹离别之情无法消除,而朋友前行的道路是漫长的。

最后两句:“瞻仰弗及。徙倚彷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追随之情。诗人表示自己无法追随朋友的步伐,只能徘徊在原地,对朋友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担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祝福和感慨。通过对朋友选择投身军旅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道路的鼓励,诗人展示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军人职责的尊重。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离别和未知的焦虑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前程的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嵇康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