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久滞青云路

出自清代曾国藩的《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ē míng jiǔ zhì qīng yún l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鹤原横霣第三人,鹤唳华亭不复春。
先轸归元何日是?虞翻相骨本来贫。
科名久滞青云路,身手难扶赤日轮。
十二万年香不灭,从渠捣麝作灰尘。
()
横霣,第三人,久滞,身手,赤日轮,灰尘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是清代曾国藩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鹤原横霣第三人,
鹤唳华亭不复春。
先轸归元何日是?
虞翻相骨本来贫。
科名久滞青云路,
身手难扶赤日轮。
十二万年香不灭,
从渠捣麝作灰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和境遇的感慨。作者曾国藩自称是"鹤原横霣"中的第三人,表明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显赫的家世,与那些名门望族相比,他的地位低贱。"鹤唳华亭不复春"意味着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暗示作者的青春岁月已经逝去。"先轸归元何日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回归本源、回到自己的根本的思考和渴望。"虞翻相骨本来贫"意味着作者的祖先就是贫困的普通人,从出生起就没有享受过财富和地位。"科名久滞青云路,身手难扶赤日轮"表达了作者长期以来在科举考试中无法获得功名,难以担任高官的困境,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挫折和追求的困难。"十二万年香不灭,从渠捣麝作灰尘"意味着尽管万物如烟尘一般短暂,但作者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流传百世,即使自己已经化为尘土。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传体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通过描绘自己的出身、经历和遭遇,作者表达了对功名、地位和名声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转、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中使用了鸟兽的比喻,通过"鹤原横霣"、"鹤唳华亭"等形象的描绘,突出了作者的出身低微和命运坎坷。同时,通过与虞翻(古代贤人)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功名和地位的渴望。最后一句"十二万年香不灭,从渠捣麝作灰尘"则是对名声和传世价值的思考,表明作者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流传百世,超越时空的限制。

整首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人生、命运和名利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象征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首诗词展示了曾国藩对于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是他自身经历的抒发和心路感怀的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