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仪集四夷

出自宋代文同的《仁宗皇帝挽诗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ān yí jí sì yí,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
饮池无善效,頮水有遗辞。
仙伏朝三后,蕃仪集四夷
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
()
遗辞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史祝周坛日,
历史和祭祀都在周坛上进行,
人们忧虑着杞国的局势。

饮池无善效,
即使喝下了仙药池的水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无法延寿。

頮水有遗辞。
而是有人留下了遗言,
对这个世界表达了不舍之情。

仙伏朝三后,
仙人隐居在朝廷的后宫,
已有三位仙人不再出现。

蕃仪集四夷。
四方的蛮夷都纷纷来朝拜。
从今河与洛,
从此以后,黄河和洛水之间,

长泻凤台悲。
长久地流淌着,凤凰台上哀悼之情。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衰败的悲悯之情。诗中提到了历史、祭祀、仙药池和仙人等象征,通过这些象征来批判时代的颓废和人们的失望。诗人以流畅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景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整首诗以悲愤的笔调写出了作者对国家衰败和时代不幸的忧虑,以及对道德和治理的呼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