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饶喜称侠

出自宋代刘子翚的《论俗十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ráo xǐ chēng xiá,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粤人多悍骄,风声亦惟旧。
儿童仅胜衣,挟箠相格斗。
艺精气益横,质化心忘陋。
家饶喜称侠,世乱甘为寇。
岂伊天性然,习俗所成就。
吾闻互乡童,翱翔圣贤囿。
隐豺弄斓斑,攻驹发驰骤。
佩觽尔何知,义方得无谬。
()
风声,儿童,格斗,精气,益横,忘陋

《论俗十二首》是刘子翚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粤人多悍骄,风声亦惟旧。
儿童仅胜衣,挟箠相格斗。
艺精气益横,质化心忘陋。
家饶喜称侠,世乱甘为寇。
岂伊天性然,习俗所成就。
吾闻互乡童,翱翔圣贤囿。
隐豺弄斓斑,攻驹发驰骤。
佩觽尔何知,义方得无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刘子翚对于当时社会风俗的观察和反思。诗词以“俗”为主题,通过对广东(粤)人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社会习俗的批评和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粤人“多悍骄”,意指广东人多属于刚烈好斗之辈,自以为是,固守旧观念。儿童们甚至只有衣物来遮体,却手持箠(一种鞭子)相互格斗,暗示了社会风气的粗糙和野蛮。

然后,诗词指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技艺的精湛和气质的骄傲更加张扬,但其本质已经远离了真正的内心和高尚品德。在这个家庭和社会,人们乐于称自己为侠义之士,但面对混乱的时局,却甘愿成为寇盗,表现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中价值观的扭曲。

诗词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种人性的扭曲和社会习俗对个体的影响究竟是天生的,还是社会环境所造成的?诗人称自己听闻过异乡的儿童们,他们像飞翔在圣贤的园地中,隐约有豺狼斑驳的皮毛,攻击敏捷而迅猛。这里意味着与粤人相比,这些儿童更接近纯真和高尚,他们的行为和品德更加符合正义。然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他自问这些儿童是否真的了解那些道义准则,是否能真正做到无误地体现正义的行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广东人及其社会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担忧和批判。它呈现了一种对于俗世的深思熟虑和对于人性本质的质问,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