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共在珠帘下

出自宋代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gōng gòng zài zhū lián xià,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
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
()
群臣,默不言,三宫,珠帘,殿前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殿上群臣默不言,
伯颜丞相趣降笺。
三宫共在珠帘下,
万骑虬须绕殿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朝廷的一幕景象。在宫殿的殿上,群臣们默不作声,伯颜丞相快速地写下奏章。三宫的嫔妃们都在珠帘后面,成千上万的骑兵在殿前巡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宋代朝廷的庄严氛围和宏大场景。第一句“殿上群臣默不言”,表达了群臣在朝廷上的肃静和严肃。他们面对朝廷政务时,保持沉默,以示对皇权的敬重。

接着,“伯颜丞相趣降笺”,描绘了丞相伯颜快速地处理政务的场景。伯颜是宋代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执政过程中表现出高效和迅捷的特点。

第三句“三宫共在珠帘下”,揭示了宫廷内部的情景。三宫指皇后和嫔妃们,她们置身于珠帘后面,隐居在幕后,但她们对政务仍有所了解,并对朝廷事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一句“万骑虬须绕殿前”,形象地描绘了殿前侍卫的盛况。虬须是指骑兵的胡须,这里用“万骑虬须”形容数量庞大的骑兵守卫在殿前,展示了朝廷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宋代朝廷的庄严、严肃和壮丽。它反映了当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权力的敬畏和对统治者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