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恩锡灵泉额

出自唐代许坚的《宿溧阳灵泉精舍僧以白字韵请留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n cháo ēn xī líng quán é,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近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增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别故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

《宿溧阳灵泉精舍僧以白字韵请留诗》是唐代许坚创作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溧阳灵泉精舍中的宿泊经历,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观的感叹。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近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增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别故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译文:
靠近吴溪与越峰近来枕着,
前朝恩赐有灵泉的额头。
竹林晴朗时能看见高耸的雁塔,
石室中多了几位修行者。
荒废的碑上的字被秋苔掩盖得很深,
古老的池塘上荷花散发出芬芳。
客人有多年没来到这个故林,
夕阳下猿猴低声啼叫,情意绵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在溧阳灵泉精舍的宿泊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宁静自然环境的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了吴溪和越峰,这两个地名暗示了作者身处江南地区。这里的近枕意味着作者与这些自然景观息息相关,与之为伴。前朝恩锡灵泉额,指的是作者受到前朝皇帝的恩赐,在灵泉精舍中修行。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前朝恩典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竹林和雁塔。竹林在晴朗的天气里,能够望见高耸的雁塔,这给人以宁静和崇高的感觉。石室中增加了几位禅伯,这表明在这个精舍里有很多修行者,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虔诚的氛围。

然后,诗中描述了荒废的碑和古池。荒废的碑上的字被秋苔覆盖得很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荏苒,也暗示着曾经的辉煌已经逝去。古池中的荷花散发出芬芳的香气,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

最后,诗中提到了客人多年未来的故林和夕阳下啼叫的猿猴。这表达了作者对客人长时间不来的思念之情,也隐含着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逝去岁月的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宁静自然环境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禅修修行和禅宗文化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修行场所,同时也呈现出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和物质的禅意境界,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许坚

生卒年不详。字介石,庐江(今属安徽)人。性朴野,有异术,多谈神仙之事。适意往来,行踪不定。或寓庐山白鹿洞,或居茅山,或游九华山。早年尝以时事干南唐李氏,以其狂戆,不为所用,遂拂衣归隐。中主保大时,以异人召,不至。宋太平兴国九年(984),自茅山再游庐山。后不知所终。生平见马令《南唐书》本传、《诗话总龟》卷四四、《十国春秋》本传。坚能诗,常于佛寺道观行吟自若。其《题幽栖观》、《游溧阳下山寺》等诗尤有名。《全唐诗》卷七五七、八六一两见,存诗6首、断句2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许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