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流清见底

出自元代梁寅的《谒金门 舟中对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ì liú qīng jiàn dǐ,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天似洗。
遥望楚山千里。
归雁数声云外去。
此身犹滞此。
半夜潜蛟不起。
潭月金鳞光细。
独倚孤篷浑不寐。
碧流清见底
()
遥望,归雁,此身,金鳞,不寐,见底

《谒金门 舟中对月》是元代梁寅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天空洗净无云翳,
远望楚山千里间。
归雁在云中飞去,
我仍停留在此间。
午夜时分潜藏蛟,
潭中月光照金鳞。
独坐孤篷难入眠,
碧流清澈映底深。

诗意:
《谒金门 舟中对月》描述了作者乘船在金门附近观赏月亮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天空的晴朗和洁净,以及远处楚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归雁飞过,诗人感到自己仍然停留在此地,无法随雁归去。在午夜时分,湖中潜藏的蛟龙没有出现,只有月光照耀下的金鳞在潭水中闪烁。诗人独自倚靠在孤篷上,无法入眠,静静地欣赏着清澈的碧流,可以看到水底的一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舟中观赏月亮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受。诗人运用意象和对比的手法,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诗词的前两句以洗净的天空和远望的楚山作为景物,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接着描述了归雁的飞行和诗人留恋的情感,形成了对比。午夜时分,潭中蛟龙未现,月光照耀下的金鳞在水中闪烁,这一描写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最后,诗人独自倚靠在孤篷上,静静欣赏着清澈的碧流,表现出一种宁静和寂寞的心境。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理感受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留恋故土、思乡的情感和对宁静、寂寞的追求。诗词中的意象和对比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意境和想象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梁寅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梁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