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中更勿疑

出自金朝完颜雍的《减字木兰花 赐玄悟玉禅师 沈雄古今词话下引》,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èr shí zhōng gèng wù y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能了净。
万法因缘何足问。
日月无为。
十二时中更勿疑
常须自在。
识取从来无*碍。
佛佛心心。
佛若休心也是尘。
()
因缘,日月,无为,自在,识取,心心,也是

《减字木兰花 赐玄悟玉禅师 沈雄古今词话下引》是元代完颜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但能了净。
万法因缘何足问。
日月无为。
十二时中更勿疑。
常须自在。
识取从来无*碍。
佛佛心心。
佛若休心也是尘。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禅宗思想,表达了对人生和心境的理解。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反问,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诗人认为人们应当摒弃纷扰的思绪,超越因果的束缚,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强调在十二时辰中不要心生疑虑,常常保持自在的心态。诗中还提到了佛法的修行,指出佛法的实质在于内心的觉悟,只有心静如佛,才能超越尘世的纷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富有哲理性和禅味。诗人运用对比、反问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对世俗纷扰和内心宁静的对比,诗人呼唤人们要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净化与解脱。诗词中的"万法因缘何足问"表明了诗人对因果律的质疑,主张追求一种超越因果的境界。最后几句诗中提到的佛法修行,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自我解脱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深入浅出地表达了禅宗思想,以简明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通过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内心解脱的追求,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纷扰,体验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完颜雍

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3月29日―1189年1月20日),原名完颜褎(yòu),字彦举,女真名完颜乌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金睿宗完颜宗辅之子,母贞懿皇后李氏,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年到1189年在位,对金朝中期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海陵王完颜亮征宋时为东京(辽阳)留守,后被拥立为帝。不过他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猛安谋克制的衰落, 对漠北游牧民族威胁的解决也不够得力,留下了隐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完颜雍驾崩,终年67岁,谥号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兴陵。由于其长子完颜允恭早死,故而其孙完颜璟即位。...

完颜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