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梢初雨

出自元代吴存的《水龙吟 送余干教邓觉非归吴》,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xìng shāo chū yǔ,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衫乌帽,笔床谈尘。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舻。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

《水龙吟 送余干教邓觉非归吴》是元代吴存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琵琶亭下春波,
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
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
黑衣乌帽,笔床谈尘。
越乡虽好,昨非今是,
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
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
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
一声柔舻。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
去天尺五。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余干教邓觉非归吴的情景。诗人站在琵琶亭下,看着春天的波浪滔滔不绝地流入三吴地区。东风也似乎没有感情,不愿约束着木兰舟停留。在这其中,有一位仙翁,穿着黑衣、戴着乌帽,他的笔床上积着尘土。虽然越乡的景色仍然美好,但过去的时光已经不同于现在,终究不如回来时的豪情壮志。诗人思念着莓苔覆盖的三尺地,想象着玉琴清脆的声音和杏花初雨的美景。青青的衣带挂着佩玉,童子们头戴参冠,徘徊在江边的黄昏。诗人的意愿特别长远,而公行却无所顾忌,只有一声柔和的舻声。趁着轻风,登上蓬莱山顶,向着天上的五尺之地飞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过去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琵琶亭、春波、木兰舟、仙翁、莓苔、玉琴、杏梢等,通过这些意象的交织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情感流露深沉而含蓄,给人以诗意盎然的感受。

诗人通过描绘春波滔滔不绝地流入三吴,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他思念着故乡的莓苔和美景,对过去的时光充满了怀念和惆怅之情。诗人的意愿尤为长远,而公行却不顾他的期望,只有柔和的舻声回应着他的离别。最后,诗人以登上蓬莱山顶、飞向天上的五尺之地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展现了一种追求不凡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追求理想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环境相融合,展示了他对生活、对美好的追求。这首诗词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押韵的手法,使得整篇诗词既有音韵之美,又有情感之美,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存

(1257—1339)元鄱阳人,字仲退。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

吴存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