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出自元代宋德方的《雨霖铃 鸣鹤余音卷一》,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shān liú shuǐ,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高山流水
叹知音者,世间能几。
终南万里,烟霞归去也,岁云暮矣。
拄杖药炉经卷,除此外、有何行李。
乐恬淡、清静家风,一片灵台莹如洗。
就中妙处因师指。
下工夫、战退无常鬼。
匣藏三尺神剑,霹雳响、火龙飞起。
天下升平无事,白云间、笑傲而已。
名利客,不信长生,奔走红
()
知音者,世间,烟霞,归去,行李

《雨霖铃 鸣鹤余音卷一》是元代宋德方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高山流水的景象,并表达了对知音的思念和对名利浮华的淡泊态度。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霖铃 鸣鹤余音卷一》
高山流水,叹知音者,世间几人能够懂得。终南山万里,云霞归去已经是年暮。拄着拐杖,手中拿着药炉和经卷,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行李呢?乐享宁静淡泊的家风,如同一片晶莹剔透的灵台。其中的妙处是因为师父的指点。花费功夫,战胜了那些无常的鬼魂。匣子里藏着一把三尺长的神剑,一声霹雳,火龙飞腾而起。天下太平无事,我在白云间自得其乐。对于名利之客,我不相信长生不老,只是奔波于红尘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高山流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的开头,描述了高山流水的景象,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接着,诗句"叹知音者,世间能几"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思念和珍贵之处的感叹。知音指的是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

终南山万里,云霞归去已经是年暮,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和时光的流转。岁云暮矣的表达方式暗示着岁月不饶人,时光荏苒,强调了人生短暂的主题。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作者除了拄着拐杖、手中拿着药炉和经卷之外,别无所需的行李,表现出一种物质上的简朴与内心的富足。

"乐恬淡、清静家风,一片灵台莹如洗"表达了作者家风的宁静和纯净,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清净。灵台指的是心灵的净土,莹如洗表示内心的纯净无暇。

"就中妙处因师指"表达了作者在修行中得到师父的指点,从而领悟到内心境界的提高和修行的进展。

"下工夫、战退无常鬼"意味着通过努力和修行,战胜了世俗的诱惑和人生的变幻无常。

"匣藏三尺神剑,霹雳响、火龙飞起"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坚定和勇敢,以及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力量。

最后两句"天下升平无事,白云间、笑傲而已。名利客,不信长生,奔走红尘"表达了对社会安宁的祝愿和对名利欲望的追求的冷漠态度。作者认为当天下太平无事时,他可以在白云间自得其乐,超脱于尘世之外。对于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作者表示不相信长生不老,只是在红尘中奔波,暗示了对名利浮华的淡泊态度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高山流水的景象,抒发了对知音的思念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作者表达了对纯净内心和修行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安宁的祝愿。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隐喻手法,以及对人生和境界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哲理观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德方

(1183—1247)蒙古莱州(今山东掖县)人,字广道,号披云子。尝从丘处机西游。隐居太原昊天观,凿石洞七龛,有石刻像,自作赞。元初,赠元通披云真人。...

宋德方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