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受根基

出自元代林辕的《水调歌头·色象*虑育》,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ài yù shòu gēn j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色象*虑育,具足辟支离。
大于人我,总名无量阿僧只。
男则给孤舍卫,女则普门觉海,爱欲受根基
若乐兰那行,福报尚愆期。
善财施,多宝积,广参师。
因缘殊胜,顿超彼岸掬曹溪。
佛说须陀含果,我得阿罗汉道,如是证菩提。
第一波罗蜜,谛听可思维。
()
色象,具足,辟支,大于,总名,无量,爱欲,根基

《水调歌头·色象*虑育》是元代诗人林辕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色象*虑育,
色象*指外貌虚荣的人,虑育指思虑养育。这两个词的搭配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外貌和表面功夫的追求。

具足辟支离。
具足,指完全具备;辟支离,指离开正道。诗中表达了人们过于注重外在形象和虚荣的状态,而忽略了内在的发展。

大于人我,
人我指人我之间的界限,意味着超越个人私利。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体的境界。

总名无量阿僧只。
总名,指大家共同的名号;无量阿僧只,指佛教中的阿罗汉,象征着超越尘世的境地。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在追求超越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追求一种无限的境界。

男则给孤舍卫,
女则普门觉海。
这两句表达了男女性别在修行上的不同方式,男性通过修行来保护孤苦众生,女性则通过修行来普度众生。

爱欲受根基,
若乐兰那行,
福报尚愆期。
这几句表达了爱欲是人们修行的障碍,只有舍弃爱欲才能达到高深的境界。但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很长时间的修行。

善财施,
多宝积,
广参师。
这几句表达了修行者应该慷慨布施,积累善德,广泛参与佛教教义的传播。

因缘殊胜,
顿超彼岸掬曹溪。
因缘殊胜指修行者的因缘条件非常优越,能够迅速超越世俗的境地。彼岸指佛教中的涅槃境界,掬曹溪则是指达到极高境界的修行者。

佛说须陀含果,
我得阿罗汉道,
如是证菩提。
第一波罗蜜,
谛听可思维。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已经通过修行,得到了佛陀所讲述的须陀含果(指菩提果),证得了阿罗汉的道。第一波罗蜜是指修行的第一重要阶段,谛听可思维则是指修行者应该专心聆听教义,思维修行的道理。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人们在修行中超越个人私利,追求超越尘世的境地的追求。同时强调了修行者要舍弃爱欲,慷慨布施,积累善德,广泛传播佛教教义。通过优越的因缘条件和修行的努力,最终达到超越世俗的境地,证得菩提的境界。整首诗词融合了佛教的修行理念,表达了一种追求超越个人欲望,追求智慧和解脱的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