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扇感君恩

出自宋代宋庠的《河阳秋思六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án shàn gǎn jūn ē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自古悲秋物,多伤黯黯魂。
鱸鱼轻客臣,纨扇感君恩
颍濑寒明野,嵩云侧露村。
此中知止地,归去掩柴门。
()
悲秋物,黯黯,鱸鱼,轻客,纨扇,知止,归去,柴门

《河阳秋思六首》是宋代文学家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河阳秋思六首

自古悲秋物,多伤黯黯魂。
鱸鱼轻客臣,纨扇感君恩。
颍濑寒明野,嵩云侧露村。
此中知止地,归去掩柴门。

译文:
自古以来,秋天的景物令人忧伤,多伤感闷闷的心灵。
鱼儿轻视身为客卿的臣子,纨扇感激君主的恩典。
颍濑的寒冷照亮着旷野,嵩山的云雾侧漏在村庄。
在这个明白适度的地方,归去掩上柴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慨。秋天的景色令人感到忧伤,仿佛透露着深深的寂寞和凄凉。诗中提到的鱼儿轻视身为客卿的臣子,显示了人们对权势和地位的不同态度。而纨扇则象征着君主的恩典,作者对君主的感激之情。颍濑的寒冷和嵩山的云雾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们带来一种冷静和宁静的感觉。最后,作者表示在这个明白适度的地方,他将回归平凡的生活,过上宁静的日子。

赏析:
《河阳秋思六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诗人将秋天所带来的忧伤和寂寞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鱼儿、臣子和纨扇等形象的运用,诗人展示了人们对权势和地位的态度差异,以及对君主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回归平凡生活的启示。最后两句“此中知止地,归去掩柴门”,表达了诗人对于返璞归真、过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决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色和人情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寂静、思索的氛围,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