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桃为薪食桃实

出自宋代萧立之的《送人之常德》,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ǎi táo wèi xīn shí táo shí,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秋风原头桐叶飞,幽篁翠冷山鬼啼。
海图拆补儿女衣,轻衫笑指秦人溪。
秦人得知晋以前,降唐臣宋谁为言。
忽逢桃花照溪源,请君停篙莫回船。
编蓬便结溪上宅,采桃为薪食桃实
山林黄尘三百尺,不用归来说消息。
()

《送人之常德》是宋代萧立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风吹散桐树的叶子飞翔,
深山中的幽篁青翠寒冷,山鬼啼叫。
用海图拆补儿女的衣裳,
轻衫上的笑声指向秦人溪。
秦人得知晋朝之前的事情,
降唐之臣宋谁会告诉他们。
突然遇到桃花照亮溪源,
请你停下船桨不要回去。
编蓬结草在溪上建起住所,
采摘桃子当作薪火食物。
山林中的黄尘飞扬三百尺高,
不必回来说些消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以及在别离中展现的人情与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重。他用秋风吹散桐叶和幽篁寒冷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他描述了秦人溪畔的情景,描绘了温暖的场景,如桃花的照耀和轻衫上的笑声,给人以一丝慰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希望他停下脚步,不要回去,与他一同在溪畔建起住所,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赏析:
《送人之常德》以简洁而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和自然景观,通过对对比描写的运用,展示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由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桃花和秦人溪象征着美好和温暖,与离别的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诗人通过描绘山林的黄尘飞扬,表达了自己不愿回来传达消息的决心,希望远方的朋友能够过上宁静自由的生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思和回味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萧立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