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偏爱来潇湘

出自金朝施宜生的《题平沙落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ú hé piān ài lái xiāo xiā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江南江北八九月,葭芦伐尽洲渚阔。
欲下未下风悠扬,影落寒潭三两行。
天涯是处有菰米,如何偏爱来潇湘?
()

《题平沙落雁》是宋代诗人施宜生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南江北八九月,
葭芦伐尽洲渚阔。
欲下未下风悠扬,
影落寒潭三两行。
天涯是处有菰米,
如何偏爱来潇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和江北在八九月的景色。江南江北的江水渐渐宽广,葭芦被砍伐殆尽。诗人欲下笔来写诗,但心情却还未完全坠入,思绪随风飘荡。他的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湖潭上,只能写下几行诗句。诗人提到天涯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菰米(指南方的作物),但他为何偏爱并写下了来潇湘(指湖南地区)呢?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江南江北的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的景色描写简练而富有韵味。江南江北的八九月正是秋季,葭芦已被砍伐殆尽,江水变得宽广。诗人欲表达自己的思绪,但却感到心情未定,仿佛还未完全进入写作的状态。他的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湖潭上,而诗句也只写下了三两行。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和迟疑使诗中的意境更加深刻。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天涯和潇湘两个地方。天涯指的是远方,而菰米则是指南方的作物,暗示着那里的物产丰富。潇湘则是指湖南地区。诗人问自己为什么偏爱并写下了潇湘,这里可能有诗人个人的情感因素。潇湘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浓厚的文学意义,被赋予了深情和悲苦的色彩。诗人或许因为对潇湘地区的情感共鸣,而选择写下这个地方。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季江南江北的景色,并通过意象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绪和迷茫。诗中的矛盾和迟疑,以及最后的问句,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的空间,使得这首诗词更加深入人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施宜生

(?—1160)邵武人,原名达,字明望。徽宗政和四年擢第,授颍州教授。钦宗靖康元年走江南。以罪北逃事伪齐。齐废归金,累迁翰林侍讲学士。金完颜亮正隆四年使宋贺正旦,以隐语“今日北风甚劲”及“笔来”暗示金将南侵。使还,其副使告发,被烹死。...

施宜生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