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但见僧衣湿

出自清代舒天香的《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í tóu dàn jiàn sēng yī sh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残月依依傍檐坠,沙弥雅识山人意。
林端唤起濂溪云,石貌泉声愈清媚。
海门日上天镜开,罡风吹至凌虚台。
莲花庵前白鹿卧,芙蓉万朵姗姗来。
云来我与僧相失,心知我向西峰立。
云行山住我依然,回头但见僧衣湿
人间见云不见天,山头弄云如白绵。
有心携得云归去,把与山事作被眠。
()
残月,依傍,檐坠,人意,唤起,天镜,罡风,芙蓉,姗姗

《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是清代诗人舒天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残月依依傍檐坠,
沙弥雅识山人意。
林端唤起濂溪云,
石貌泉声愈清媚。
海门日上天镜开,
罡风吹至凌虚台。
莲花庵前白鹿卧,
芙蓉万朵姗姗来。
云来我与僧相失,
心知我向西峰立。
云行山住我依然,
回头但见僧衣湿。
人间见云不见天,
山头弄云如白绵。
有心携得云归去,
把与山事作被眠。

诗意:
这首诗以凌虚台为背景,描绘了作者观云、山水和自然景观的情景。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与自然融合的心境和对山水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对凌虚台及周围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感悟。

首节描绘了残月落在檐下,渐渐消失的景象,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寂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沙弥雅懂山人的心意,暗示自己对山水的领悟与共鸣。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林间的云雾、山中的泉水以及海门的日出,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凌虚台受罡风吹拂,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虚幻而超凡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莲花庵前的白鹿和盛开的芙蓉花,描绘了宁静和美丽的山水风景。诗人与云雾相伴,与僧人分离,心中明白自己向西峰前行。回头望去,发现僧人的衣衫湿了,暗示着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云雾和山水的喜爱,将云雾比作白绵,通过有心携云归去,将山水事物作为被褥,表现了作者与自然的融合与安逸。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与自然融合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