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台图騕褭

出自明代吴国伦的《暮秋感怀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ēng tái tú yǎo niǎ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胡海惊飞檄,朝廷议徙薪。
登台图騕褭,虚阁待麒麟。
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
共愁车马地,歌管自平津。
¤
()
朝廷,议徙薪,騕褭,征兵,疮痍,车马,歌管,自平津

《暮秋感怀三首》是明代吴国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胡海惊飞檄,
朝廷议徙薪。
登台图騕褭,
虚阁待麒麟。
急难征兵远,
疮痍转饷频。
共愁车马地,
歌管自平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年社会动荡的景象,以及作者对时局的感怀和忧虑之情。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和隐喻,表达了朝廷的困境、希望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暮秋为背景,通过描绘胡海(指北方边疆)的动荡不安,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局势的担忧。"惊飞檄"一句暗示着边境的战乱和紧急情况。接着,诗句转向朝廷内部,提到朝廷讨论改变政策以解决问题的议题,其中"徙薪"可能指代政府考虑转移资源以维护边疆稳定。

下一段描述了登上台阶的形象,"登台图騕褭"暗示着朝廷高层的政治斗争与权谋。"虚阁待麒麟"则表达了人们对明君的期待和希望。

第三段提到了征兵的困难和边境地区的灾害,"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表达了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同时也暗示了财政困难。

最后一段以"共愁车马地"和"歌管自平津"作结,"共愁车马地"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困境的共同忧虑,而"歌管自平津"则暗示着文化艺术的繁荣和人们在困境中寻求慰藉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朝廷政治、边疆局势和人们的忧虑,展现了明代末年社会动荡的景象。作者利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苦难相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国伦

(1524—1593)明湖广兴国人,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以赠杨继盛丧礼忤严嵩,谪南康推官,调归德,旋弃官去。嵩败,再起,官至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工诗,与李攀龙等号“后七子”。归田后声名更盛。有《甔甀洞稿》。...

吴国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