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霏霏乌帽底

出自宋代李若水的《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shā fēi fēi wū mào dǐ,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长藤呵路多公侯,我辈不应来宦游。
平生游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独留。
黄沙霏霏乌帽底,三载长安饱尝此。
何如闲把一茎丝,坐钓澄江月明里。
採芝仙人今岂无,踏遍山腰日已晡。
白云可衣兰可佩,御寒不必思丰狐。
人生此段差可乐,风御径须游六幕。
夜深何处凤箫声,留得余音传万壑。
()
辈不应,平生,云水,黄沙,霏霏,乌帽,饱尝,月明

《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是宋代诗人李若水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长藤呵路多公侯,
我辈不应来宦游。
平生游涎向云水,
此心已往形独留。

黄沙霏霏乌帽底,
三载长安饱尝此。
何如闲把一茎丝,
坐钓澄江月明里。

採芝仙人今岂无,
踏遍山腰日已晡。
白云可衣兰可佩,
御寒不必思丰狐。

人生此段差可乐,
风御径须游六幕。
夜深何处凤箫声,
留得余音传万壑。

译文:
藤蔓纠缠纷扰路途,多少公侯豪杰,我等并不应该来往宦游。一生所追寻的游仙之谷,在云水之间,这份心意已经过去了,只留下我一人形影相随。

黄沙漫天,黑帽掩面,长时间在长安留连,尝尽了这个时刻。不如放下俗世烦恼,取而代之的是把一丝丝闲情,坐在澄江中垂钓,月明之中。

仙山上的采芝仙人如今是否还在,我背负着步遍山的疲惫,隐约看到太阳已经要西坠。白云可以做成衣裳,兰花能作为装饰,不必担心寒冷,无需思念昂贵的狐皮。

人生的这一段差距令人愉悦,乘风驾驭着马车,必须游览六道场景。深夜时分,凤箫声从何处传来?留下的余音在万壑间回响。

诗意和赏析:
《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以诗人的游仙心境为主题,描绘了诗人不愿涉世浮躁,追求宁静和自由的心境。诗中通过对长藤和路途、长安的描绘,突出了平凡人追求仙境的渴望和珍惜自由心境的态度。在“何如闲把一茎丝,坐钓澄江月明里”一句中,诗人以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己追求宁静、超脱的心态,通过垂钓的行动寄托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首诗句规整工整,语言流畅,意境清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李若水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