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儿何为

出自唐代韩愈的《琴操十首·履霜操》,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zhú ér hé wé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
(尹吉甫子伯奇无罪,为后母谮而见逐,自伤作。
本词云: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
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
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能流顾兮知我冤)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
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
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
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
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
无罪,后母,不明,心兮,信谗言,不同,兮恩
(尹吉甫的儿子伯奇无罪,为后母诬陷而被驱逐,从损伤作。
本词说:朝履霜啊采晨寒,考不清楚他的心听信谗言。
孤恩别离啊摧肝肺,无辜遭受这样违背上天啊。
痛死不相同啊恩有偏,谁能中游啊知道我冤枉)
父啊孩子冷,母亲啊孩子挨饿。
儿罪应当笞,把孩子做什么。
儿在荒野,因为在用地方。
周围没有人的声音,谁跟你说话。
孩子冷什么衣服,孩子饿吃什么。
儿走在田野,履霜用脚。
母生很多小孩,有母亲可怜的。
唯独没有母亲可怜,你难道不可悲。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