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争起浪

出自宋代释祖先的《偈颂四十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hé zhēng qǐ là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达磨西来事,今人谩度量。
天河争起浪,月桂不闻香。
达磨西来事,今人谩度量。
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天气或晴或雨,白云乍卷乍舒。
行脚汉奔南走北似信不信,老臊胡游梁历魏似有似无。
()
达磨,来事,今人,度量,闻香,天气,白云,乍舒,北似,信不信

《偈颂四十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诗歌,作者是释祖先。该诗表达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达磨(佛教创始人之一)教诲和智慧的误解和争议。

诗中首句“达磨西来事,今人谩度量”意指达磨来到中国传播佛法的重要事情,而当时的人们对此误解不了解,妄自评断。第二句“天河争起浪,月桂不闻香”使用寓意比喻,暗示人们对于佛法真谛的争辩和争执,却忽视了佛法精神的真正内涵。

第三句“人贫智短,马瘦毛长”提醒人们不能只看重外貌,而忽视内在的智慧与修养。接下来的几句以天气、白云、行走等元素进行换喻,暗示人们对于佛法的接受与理解有时信有时疑、浮浅不深。

最后两句“行脚汉奔南走北似信不信,老臊胡游亮历魏似有似无”用来形容那些行踪不定的人,不像是真正的信仰者,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的态度。

通过这首诗,作者表达了佛法传入中国后,受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误解、争议和浅薄看待的现象,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能只看重外表,而忽视智慧与修养的重要性。这首诗意味深长,启示人们在接触宗教和思想时要保持开放、虚心,并且注重内心的修养与智慧的培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