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忧世者

出自元代戴良的《感怀(六首) (以下《鄞游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wú yōu shì zhě,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黄虞去我远,大道邈难追。
悠悠观世运,终古叹兴衰。
王风哀以思,周室日陵迟。
二伯方迭起,七雄更相持。
兼并逮狂秦,干戈益纷披。
复闻晋虏乱,五湖乘祸机。
杀伐代相寻,昏虐无休期。
群生困涂炭,万象翳氛霏。
岂无忧世者,咄嗟吾道非。
楚狂隐歌凤,商山沦采芝。
去去君勿疑,古今同一时。
¤
()
大道,终古,兴衰,二伯方,迭起,七雄,相持

《感怀(六首)(以下《鄞游稿》)》是明代作家戴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虞去我远,大道邈难追。
黄虞指的是上古时期的帝王,离我已经很遥远了,伟大的道路已经无法追寻。

悠悠观世运,终古叹兴衰。
长久以来观察世事的变迁,最终让人感叹兴盛和衰败的循环永恒。

王风哀以思,周室日陵迟。
王朝的风采悲哀地令人思索,周朝的统治已经日渐衰落。

二伯方迭起,七雄更相持。
历史上的二伯指的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他们相继崛起;七雄则指的是战国时期七个国家,相互之间争锋相对。

兼并逮狂秦,干戈益纷披。
秦国通过兼并战争变得强大,战争的刀光剑影越发频繁。

复闻晋虏乱,五湖乘祸机。
再次听闻晋国内乱,各地的湖泊成为战乱蔓延的机会。

杀伐代相寻,昏虐无休期。
杀戮和征伐层出不穷,昏暗无道的统治没有终结的时候。

群生困涂炭,万象翳氛霏。
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万物昏暗笼罩。

岂无忧世者,咄嗟吾道非。
岂无担忧世道的人,唏嘘我所奉行的道路。

楚狂隐歌凤,商山沦采芝。
楚国的狂人隐居唱起凤凰之歌,商山上的珍贵草药因乱世而失去。

去去君勿疑,古今同一时。
去吧,君不必怀疑,古今之间是同一时代。

这首诗词通过叙述历史上的兴衰变迁,表达了对世道动荡、战乱频仍的忧虑之情。作者以古人为例,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思考和对道义的坚守。诗中使用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象征,展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向往。整首诗意深远,通过历史的镜鉴反思当下的现实,呼唤人们对和平、稳定和道义的关注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戴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