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红云拥上台。明代。金幼孜。大幕尘清虏气摧,六师奏凯六龙回。妖氛扫地旄头灭,御气浮空雉尾来。武帐平临天汉回,戍楼遥傍朔云开。行人笑指京华近,北望红云拥上台。
《次永安甸(即三汊口)》是明代金幼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幕的尘土已经清扫,虏敌的气焰被打破,
六军凯旋归来,六条巨龙回旋。
邪气消散,旗帜顶端的凶光熄灭,
御气浮动,仿佛凤凰展开雄姿。
武将的大帐平临在天汉之上,
戍楼高耸,远望着北方的朔云开阔。
路人欢笑指着京华的距离近,
北方的红云涌上皇宫台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三汊口(今安徽省巢湖市)战役的胜利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大明军队战胜敌人的壮丽景象和战果累累的喜悦之情。诗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民族自豪感,展示了明朝的威武形象和朝野上下对胜利的热烈祝贺。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豪迈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描写,展现了明代时期军事胜利的雄伟场面。诗人通过描绘大幕尘清、虏气摧毁,以及六军凯旋归来、六龙回旋等场景,表达了战胜敌人的喜悦和自豪。诗中的御气浮空、雉尾来等形象,使整首诗词充满了神奇与壮丽的色彩。同时,诗人通过武帐平临、戍楼傍朔云开等描写,展现了明朝的威武形象和边疆的守护之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路人欢笑指着京华近、北望红云拥上台的情景,展示了胜利给国家带来的欢乐和繁荣。
整首诗词气势磅礴,用词华丽,形象生动,展示了作者对明朝壮丽战功的赞颂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抗击外敌的斗志和自豪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军事氛围和民族精神。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
金幼孜。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