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业山中也觉忙

出自明代陶望龄的《览镜七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yè shān zhōng yě jué má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莫怪年时爱道装,姓名久已隶空王。
六时自礼莲花漏,每日亲拈印字香。
诗景天和邀客和,衡门草长与人长。
夜灯点罢仍朝梵,静业山中也觉忙
¤
()
道装,姓名,莲花,印字香,景天,邀客

《览镜七首》是明代文人陶望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要奇怪我年岁喜欢修道,
名字早已属于虚空王。
六时自己按时礼佛经,
每天亲手拈着印香。
诗词景物与天和邀客,
家门前的草比人更长。
夜晚灯熄了还朝拜佛殿,
在山中静修,却感到忙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陶望龄对修道生活的热爱和投入。他坦然面对自己的年岁,不怕别人嘲笑他追求修道的行为。他每天按时自己进行佛经礼拜,每天亲手拿着印香,表达了他对佛教的虔诚和对修行的坚持。

诗人在诗中也描绘了山中宁静的修行环境,表现出修道者的清净和超脱。他与自然合为一体,与诗景相和谐。诗人还提到自家门前的草长过人,意味着他对修行的专注,与世无争。

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使夜晚灯熄了,他仍然在佛殿朝拜,山中的修行生活忙碌而充实。这种忙碌并非单纯的繁琐,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赏析:
《览镜七首》是一首表达修道者心境的诗词。通过描绘修行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体验,诗人表达了对修道道路的热爱和坚持。诗中的景物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

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对具体细节的描写,将修行者的生活情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对修行的执着和专注,以及对宁静内心状态的追求,都在这首诗中得以体现。

整首诗词透露出一种超然世俗的意境,强调修行者对尘世的超越和对内心的净化。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唤起读者对修道生活的共鸣和思考。

总之,《览镜七首》是一首表达修道者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的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入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对佛教信仰和修行道路的坚持,以及他们在宁静中追求内心净化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陶望龄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

陶望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