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泪月中笛

出自明代徐勃的《送人戍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è lèi yuè zhōng dí,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涯秋气深,行子别家林。
客泪月中笛,边愁马上砧。
风沙连朔漠,鼙鼓散穷阴。
后夜相思处,空闻胡雁音。
()
行子,家林,客泪,边愁,风沙,鼙鼓

《送人戍边》是明代徐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涯秋气深,
行子别家林。
客泪月中笛,
边愁马上砧。

风沙连朔漠,
鼙鼓散穷阴。
后夜相思处,
空闻胡雁音。

译文:
远离家乡,天涯孤独的秋天来临,
行旅离别故园中的树林。
客人泪水滴在月光下的笛声中,
边疆的忧愁在马上敲打着砧杵。

风沙吹拂着无垠的沙漠,
鼙鼓声散发着穷困和阴郁。
深夜思念之处,
只空闻到胡雁的哀鸣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戍边送别为题材,描绘了士兵离别家园,奔赴边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边疆戍卫者的赞颂和思念之情。

首两句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远离亲人的情景。天涯秋气深,意味着无论多远的地方,无论多么孤独,秋天的气息都是相同的。行子别家林,表达了诗人舍弃家园,踏上边疆之旅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在边疆的困苦和离愁。客泪月中笛,形容诗人在夜晚的月光下,被演奏的笛声所触动,离别之情溢于言表。边愁马上砧,用"边愁"表达了戍边士兵的忧愁和辛苦,将其比喻为在马上敲打砧杵。

后两句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孤寂。风沙连朔漠,表现了边疆的荒凉和辽阔,风沙席卷着无垠的沙漠。鼙鼓散穷阴,描述了边疆的贫困和阴郁,鼓声散发着穷困和压抑的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之情。后夜相思处,指的是深夜思念之时,寂寞的地方。空闻胡雁音,形容诗人只能听到胡雁的哀鸣声,增强了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疆士兵的困苦和离愁,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佩和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感情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边疆的荒凉和孤寂之境,展示了士兵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家园的深深眷恋。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